
刚从学校走向社会,我首先面临着角色的转变。在学校里,我只是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而进入社会后就需要继续学习,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虽然在学校学了七年的法律,但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与实践还是存在很大差距。首先,在学校我们只是泛泛地学习了我国的各个部门法,但对各种法都只有模糊的印象,在现实中遇到真实案件,却又不知道具体的法律规定是什么,在哪部法里有规定。通过三个月的学习,我基本搞清楚了一些常见案件的法律适用。其次,在办案时面临的还有查清案件事实的问题。可能是缺少社会经验的原因吧,在审理过程中,总是难以辨别双方当事人所说的话的真伪或者不知道如何向当事人发问以及发问什么问题。比如一件简单的民间借贷案件,明知是虚假诉讼,但就是问不出事实真相。针对这一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需要多向有经验的法官甚至律师学习发问技巧。
做事要仔细、认真。基层法院的案件多而琐碎。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近年来法院的经济案件逐年大幅增多。我所在的民二庭的法官平均一年主办的案件就多达将近二百件。每个案件,除了要开庭审理、写判决外,还要通知当事人、结案登记、整理案卷、归档等等。这一系列环节,稍不留神,就会出错,比如判决书,除了案件事实要清楚,法律适用要正确之外,还要确保格式正确,不能出现错别字甚至标点也不能点错。所以,一份判决书,常常需要花大量时间去仔细核对,尽管如此,错误仍然不可避免。可想而知,要保证所有案件各个环节都不出现错误,是多么不易。这需要我们端正态度,在工作中做到仔细、认真。